网站首页

|EN

首页 » 最新鲜 » 最新资讯 » 正文

为什么没有中国创业者进入传感器产业?

发表于:2017-11-27  作者:dsm1219  关注度:116

在传感器研发上,我国至少晚了十年。

“中国汽车传感器95%以上的市场份额,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整车企业和ECU厂家宁愿多给国外厂家几百万的专利费用,也不愿意用国产传感器”、“国产传感器现在还是靠模仿国外产品,而且企业规模小,产品更是进入不了主流市场”……

在如内燃机展、零部件展等众多行业展会上,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展馆中央的核心位置总是被博世、德尔福这样的跨国零部件巨头占据,展位气派豪华、台前人头攒动;而场馆边缘的一些小展位则显得相当寒酸和冷清,往往空间只够摆放一张桌子和少量展品,两三个工作人员因无人问津,只能落寞地望向场馆内涌动的人潮。

在这些小展位里,不乏一些本土的汽车传感器企业,他们务实、勤奋、孜孜不倦地研发和生产,却始终难以得到配套厂商的重视;眼看着传感器需求量如核裂变般剧增,却只能将国内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拱手让人。这不禁让记者产生疑问:难道国内就做不出性能和品质过硬的传感器吗?这种被外资企业牵着鼻子走的日子,还要过多久?

为什么没有中国创业者进入传感器产业?

“空心化”的尴尬

“汽车向智能化、电子化发展的过程中必然离不开传感器。”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介绍说,以汽车发动机为例,其运转过程中发出的任何指令和信号都需要通过传感器来获取,然后传递给发动机的大脑——ECU(中央处理器),ECU再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方式通知各执行部门来配合实现。形象点说,传感器就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和耳朵,捕捉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再支配手脚来进行跑跳运动。

如今的内燃机已然成为一个带有网络和神经的“生命活体”,而传感器就是发动机的神经末梢。事实上,除了动力系统之外,传感器还广泛应用在安全管理系统和车身舒适系统等各个方面,尤其在排放法规加快升级、自动驾驶热度逐渐高涨的当下,与尾气处理和自动驾驶相关的传感器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可以说,没有传感器技术就没有现代汽车,这意味着汽车电子化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的依赖性就越大。有数据显示,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安装几十个传感器,而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可多达几百个。毫无疑问的是,未来汽车上的传感器数量还将呈几何倍数增加。

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更是传感器发展的沃土。近年来市场容量急剧扩大,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传感器市场正进入蓬勃发展期。但遗憾的是,与国外传感器产业相比,中国汽车传感器尚未形成独立的产业。“国内传感器市场的需求量是上千万亿级的,每年的进口额都不低于1700亿元,可惜这么大的体量却大多被西门子、博世、霍尼韦尔等国际零部件巨头占据,国内企业多数只能做一些低端产品如水温和压力传感器等。像国五、国六阶段尾气处理必须要用到的氮氧化物传感器等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目前国内还是完全依赖进口,想模仿都模仿不明白。”吉林省德沃思汽车电子元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沃斯”)总经理李松林无奈地说道。

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战略顾问薛祖兴也对此表示认同,“的确,大部分国产传感器在品质上和国外产品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很难进入主流市场,多数产品出口到国外要求不高的维修市场,作临时替换之用。”

“产业基础薄弱”、“产品技术水平偏低”、“产品种类欠缺”、“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差”,这是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听到的几个高频词汇,用魏安力的话总结来说就是:目前国内传感器产业的‘空心化’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传感器的内部芯片技术都掌握在外资手里,二是传感器这一核心部件在我国汽车产业链条中属于整体薄弱甚至是缺失的状态。

发展遭遇重重牵绊

为何中国作为传感器的需求大国,却不是研发生产的强国?魏安力一针见血地指出:起步晚。此前我国在传感器市场中多涉足大众化的日用品电器领域,对汽车领域的专业化研究太少,待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2000万~3000万辆之时,国人才意识到传感器的重要性,但这一市场早已被外资企业占领。

那国内在这一领域的起步到底有多晚?据了解,以氮氧化物传感器为例,博世早在30多年前就开始进行产品开发,而我国足足晚了约10年。“不仅如此,缺少资金投入也是主要制约因素。”李松林介绍说:“我个人就有好几个传感器技术发明专利,尤其是非接触式挡位电子开关技术,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但由于资金问题,该技术只能‘躺在那里睡觉’。”

李松林告诉记者,传感器的研发投入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一般民营企业根本没有这个资金实力,也缺乏融资渠道,只能靠微薄的盈利进行断断续续地投入。“就算投入了资金,没有个7~8年也见不到效果,但资本却是逐利的,投资者恨不得今天投资明天就能有收益,所以根本没人愿意给我们投资,做实业难就难在这里。”他说。

“即便研发出了产品,国内企业在实际应用层面的经验也极度欠缺。”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瓷”)副总经理宋锡滨介绍说,传感器应用时要和发动机及整个传动系统进行匹配试验,但国内在试验环节上的设备严重落后,导致无法真正了解产品后续的匹配性及可靠性。有时认为没有问题的产品一到客户那里就出现故障,最终使客户对国产传感器失去信心。

除了缺乏匹配试验外,国内企业在质量管理理念上也亟待转变。“我们有些技术水平的确达到了,但稳定生产却无法保证,比如一些日本企业在汽车和消费类电子传感器生产上使用的是两套管理系统,而国内大多是同一个系统和同一批管理人员,所以生产出的产品往往很难达到汽车对于稳定性、可靠性和匹配性的要求。”宋锡滨说道。

没有资金支持本已举步维艰,而研发出的产品又因种种问题,无法得到客户的认可,产品销路堪忧更致使进一步研发的步伐受阻,这是目前国内大量弱、小、散、乱的传感器企业现状的真实写照,多数企业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苦苦挣扎。

抓基础扩大产业规模

“其实行业内曾讨论过,传感器这么小的东西,采购成本也不高,到底要不要自己做?”在魏安力看来,我国要自己建立起完善的网络通信系统,传感器这一关键领域绝对不能拱手让于他人。

魏安力告诉记者,不能忽略的是,近年来国产传感器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很出色的企业,如为传感器提供基础材料见长的国瓷,是世界上很多大型生产企业的重要供货商,尤其钛酸钡材料能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40%;而常州联德电子有限公司的传感器已在同类产品中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并在伊朗得到广泛应用;德沃斯抓住电动汽车发展机遇,研发的BMS电量监测的高精度电流传感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可与瑞士莱姆产品抗衡。

“今年,我们从欧洲引进了自动化流水线,实现了产品的无人装配、规避了人为失效状态,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得到极大提升,可以达到装配零缺陷。”宁波市鄞州永林电子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林”)董事长王林沪告诉记者,博世目前还是手动和半自动流水线,在这一点上永林甚至走在了博世前面,而且永林还有比博世更主动和细致的售后服务,“如果整车企业和发动机厂能给我们一个机会,他们会发现国产传感器的优势。”

除了给国产传感器更多应用配套的机会之外,在魏安力看来,更重要的是抓基础研究和扩大产业规模。国家应加大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和扶持力度,选取业内领先企业持续投入、重点扶持,然后再由他们带动其他企业形成规模效应。

“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如此信息和智能的时代,怎能放弃信号捕捉这么重要的环节?事实上,在无人驾驶、混合动力及诸多创新领域,国产传感器还有很多突围的机会。相信有当下这么一批有冲劲儿的年轻创业者,国产传感器大面积收复失地的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魏安力说道。

全球29家主流汽车零部件企业三季度财报抢先看 个个火力全开

2017年第三季度已悄然过去,全球各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陆续公布了第三季度及前9个月的收入情况。以下数据来自盖世汽车,因各企业公布的财政收入情况统计存在差异性,并且部分企业财收当中包含非汽车业务收入,故本文未按照财收多少进行排列。

为什么没有中国创业者进入传感器产业?

大陆前9月销售额攀升至327.256亿欧元

电装4-9月(上半财年)综合营业收入达到23635亿日元

麦格纳第三季度销售额达到95亿美元

1-9月份,麦格纳的销售额达到285.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对比去年同期来看,北美地区轻型车产量下滑3%,欧洲轻型车产量则增长3%。税前经营业务收入达到22.4亿美元,净收入达到16.5亿美元,而稀释后每股收益为4.37美元,对比2016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04亿美元、9700万美元和0.45美元。

爱信精机7-9月(第二财季)综合财政收入达18551.19亿日元

德尔福第三季度收入为43亿美元

依照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准则计算,德尔福2017年第三季度持续经营净收入为3.95亿美元,持续经营的稀释后每股收益为1.48美元,去年同期分别为2.93亿美元和1.07美元。若考虑到股票数量减少和税率较去年同期偏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依照非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第三季度调整后的净收入为4.43亿美元,稀释后每股收益为1.66美元。去年同期调整后的净收入为4.09亿美元,稀释后每股收益1.5美元。

德尔福汽车公司近日宣布,董事会正式批准了动力总成系统事业部从公司中拆分出去,成立新的独立上市公司“德尔福科技有限公司”。拆分后,公司将更名为安波福(Aptiv)有限公司。

佛吉亚第三季度增值销售额达37.9亿欧元

从内生性增长来看,增值销售上涨10.7%,持续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上半年该数据为8.5%)。内生性增长包括自2017年1月1日以来,对于两个合资公司的资产整合: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合资的内饰业务该季度实现6,680万欧元,年初数据为1.922亿欧元;与巴西FCA- Pernambuco合资的内饰业务该季度实现5,170万欧元,年初数据为1.271亿欧元;内生性增长体现了870个基点的强劲市场表现,而全球汽车生产增长仅为+2.0%。这一数值,也远远高出佛吉亚自身今年上半年的增长表现(2017年上半年佛吉亚内生性增长达+8.5%,而全球汽车生产量增长为+3%,超出550个基点,数据来源于2017年6月HIS报告)。

江森自控7-9月(第四财季)销售额达81.36亿美元

公司2017财年的销售额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计算为301.72亿美元,调整后的销售额为301.3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

巴斯夫第三季度销售额达到153亿欧元

第三季度的息税前收益包括1.98亿欧元的净特殊项目,而去年同季度则为负5200万欧元。这主要是因为巴斯夫皮革化学品业务转入斯塔尔集团为特性产品业务领域带来的特殊收入。为此,息税前收益从15亿欧元增长至20亿欧元。和去年同季度相比,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折旧摊销前收益增长3.03亿欧元,达到28亿欧元;而息税折旧摊销前收益则增长5.7亿欧元,达到30亿欧元。

净收入增长4.48亿欧元,达到13亿欧元。2017年第三季度每股收益1.45欧元,去年同季度为0.97欧元。根据特殊项目和无形资产摊销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40欧元(去年同季度为1.10欧元)。

李尔第三季度销售额达50亿美元

法雷奥第三季度销售额达43亿欧元

松下汽车系统7-9月(第二财季)综合销售额达38579亿日元

库博标准第三季度销售额达8.69亿美元

库博标准在亚太地区第三季度的销售额为1.48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372亿美元相比增长8.3%。年基增长主要得益于工厂产量及产品阵容的提升,以及与广州合资公司的合作。公司在亚太地区的利润为31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00万美元相比有所增长。运营效率的提升和物料成本的下滑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价格下滑、工资浮动及持续性投资所带来的支出

奥托立夫第三季度综合销售额为25亿美元

第三季度,奥托立夫净销售额为2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营业收入为1.587亿美元,同比下滑17%。稀释后每股收益为1.04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33.3%。

奥托立夫主动安全系统业务方面的销售额达到19.52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其中安全气囊和安全带产品线的销售额分别为12.762亿美元和6.761亿美元。电子系统方面,第三季度的销售额为5.66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8%。其中,限制控制系统、主动安全、制动系统的销售额分别为2.321亿美元、1.982亿美元和1.178亿美元。

舍弗勒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34.34亿欧元

天纳克第三季度净收入达到7700万美元

海斯坦普前9月营业收入达60.05亿欧元

前九个月,海斯坦普在西欧地区的涨幅达到11.3%,达到30.6亿欧元,东欧地区增长31.6%至6.99亿欧元,南美南方共同地区增长39.9%至3.92亿欧元,北美增长0.2%至10.77亿欧元,在亚洲地区的涨幅达到7.7%至7.78亿欧元。

博格华纳第三季度净销售额达24.16亿美元

公司前9个月的净销售额为72.1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9%。前9个月的净收益为5.86亿美元,或稀释后每股收益2.77美元。

伟世通第三季度销售额达7.65亿美元

旗下电子业务第三季度销售额达到7.65亿美元,对比2016年同期7.49亿美元有所增长。电子业务该季度净收入为4300万美元,或稀释后每股收益1.35美元,去年同期为3800万美元,或稀释后每股收益1.1美元。

康明斯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达53亿美元

德纳第三季度销售额为18.3亿美元

三菱电机7-9月(第二财季)综合净销售额至10707亿日元

小糸制作所7-9月(第二财季)净销售额达到4456.71亿日元

固特异第三季度净销售额达到39亿美元

公司前三个季度的累计销售额为11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主要因轮胎业务下滑影响。轮胎业务前三个季度的销售额达到1.172亿美元,同比下滑6%;净收入达到4.42亿美元,而调整后净收入为5.43亿美元。

恩梯恩7-9月(上半财年)净销售额达3579亿日元

恩梯恩公布的2017财年上半年收入情况显示,公司上半财年的净销售额达到3579亿日元(约31.95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1亿日元,不计入汇率因素影响,涨幅达到5.2%;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68亿日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亿日元,不计入汇率因素,涨幅达到7.1%。

杜邦第三季度净销售额达153.54亿美元

利纳马第三季度销售额达15.5亿美元

霍尼韦尔第三季度销售额达到101.21亿美元

英飞凌7-9月(第四财季)营业收入达18.20亿欧元

森萨塔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8.191亿美元

公司前9个月的营业收入总计达到24.66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前9个月的净收入电动23.9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1%;调整后净收入达到3.993亿美元,涨幅达到9.7%。

商家资料

提示:注册 查看!

服务热线

4001027270

功能和特性

价格和优惠

微信公众号